中新社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24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上作報告時表示,將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強化市場約束。此間專家稱,這表明管控地方債風險已成為中國政府一項長期任務,市場在地方債管理機制中地位上升。
  針對地方債這一備受關註的問題,樓繼偉在報告中指出,2013年已基本摸清了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底數,今後將密切跟蹤和評估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狀況,對債務高風險地區進行風險預警,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規舉債行為。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對中新社記者指出,這表明加強制度建設,防止地方債務過度膨脹,已成為一項長期任務。但這並不意味著當前地方債風險已非常嚴重,“不能將風險過度誇大”。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也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地方債風險事實上一直都存在,但“風險並不必然轉化為危機”。
  在楊志勇看來,如果打造“陽光化”債務,建立規範的舉債機制是消除“火源”,密切跟蹤評估地方債風險就是及時“滅火”,事前事後雙管齊下,將使地方債風險隱患得到更好控制。
  但值得註意的是,由於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未見明顯緩解,地方債風險的確不容忽視。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此前曾坦言,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地方政府債務積累過快是中央最關註的兩大問題之一,且有可能連帶導致金融危機。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4年到期需償還的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占債務總餘額比重約21%,是償債壓力最重的一年。在財政收入增速連續放緩,但支出卻呈快速擴張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償債“壓力山大”。
  樓繼偉在報告中強調,將按市場化原則妥善處理債務違約事件,強化市場約束。
  “強化市場約束,體現了地方債管理機制的新變化。”白景明對記者分析說,地方債管理不能僅依靠政府的自我約束,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也應該積極發揮作用。
  事實上,在地方債管理方面,“市場之手”已在逐步走向前臺。此前中國政府已明確出台規定,2014年可自發自還地方債的試點地區,須事先按規定開展債券信用評級。這意味著信用評級不佳,不被市場認可的地方政府將很難成功發債。
  樓繼偉並表示,將加強風險管控,防止企業債務風險向財政風險轉化。
  在中國,由於多數地方政府依現行體制無法自行發債,銀行貸款、企業債券等便成為地方政府融資的主要手段。據審計署數據,截至2013年6月底的1.8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全口徑地方債券中,企業債高達8828億元,超過財政直接發行的660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成為最大的債券融資來源。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2014年企業債券將迎來償債高峰,預計將有1000億元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城投債券到期兌付。
  白景明表示,在此情況下,切斷企業債務風險向財政風險轉化的鏈條,就是要加強對融資平臺公司的規範治理,逐步將融資平臺公司承擔的債務和地方政府債務相剝離,切實防範風險。(完)  (原標題:中國地方債管理將強化市場約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j93yjio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